> 文章列表 > “相呼欣得偶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相呼欣得偶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相呼欣得偶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相呼欣得偶”出自宋代于石的《感兴二首》。

“相呼欣得偶”全诗

《感兴二首》

宋代 于石

游鱼闻饵香,宁悟钩入口。

不忍一朝饥,竟落渔人手。

捕雉必以媒,相呼欣得偶。

失身罗网中,乃为媒所诱。

嗟哉二物微,智不料其后。

飞潜一失所,虽悔复何咎。

矧为物之灵,而不慎所守。

饥渴能害心,交游多卖友。

《感兴二首》于石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感兴二首》是宋代于石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感兴二首

游鱼闻饵香,宁悟钩入口。

不忍一朝饥,竟落渔人手。

捕雉必以媒,相呼欣得偶。

失身罗网中,乃为媒所诱。

嗟哉二物微,智不料其后。

飞潜一失所,虽悔复何咎。

矧为物之灵,而不慎所守。

饥渴能害心,交游多卖友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以游鱼和野雉为主题,通过描绘它们的遭遇,表达了一种对人性的思考。

诗中提到的游鱼嗅到了鱼饵的香味,本能地前去寻找食物。然而,它却无法意识到钓钩的危险,最终被渔人捕获。同样,捕雉需要用鸟媒来引诱它们,然后才能成功捕捉。然而,这两种动物都没有意识到媒所带来的危险。诗人深感两者的智慧微小,没有预料到后果。

诗人通过这个寓言般的故事,暗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盲目性。人们往往因为短视和欲望,而忽略了某些事物的真正本质和可能的危险。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饥饿或渴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,最终导致自己的损失和遗憾。

诗中的\"物之灵\"一词指的是动物的本能和智慧,而\"不慎所守\"则表达了人们对自身利益的疏忽和忽视。饥饿和渴望能够损害人的内心,使人产生冲动和错误的判断。此外,诗人还提到了人际交往中的危险,暗示了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时可能会出卖朋友。

整首诗以简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和批判。通过对游鱼和野雉的描写,诗人启示人们要警惕自身的欲望和短视,以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。